上個月高雄至德聽語中心告知有一項研究計畫,剛好克萊爾有符合條件並詢問我們是否有意願參加,在排定時間後計畫主持人於上周五與隨行的研究人員到高雄至德聽語中心幫幾位符合條件的聽損小朋友進行測驗,克萊爾也是受測者之一。
這是行政院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委託台大心理系暨研究所執行的一項研究計畫,計畫名稱為:嬰幼兒聲調知覺發展(Lexical Tones Perception Development in Infants and Early Childhood)。此計畫主要是針對3歲以上且已植入人工電子耳滿一年以上的聽障兒童,透過測驗來了解他們在語音中對聲調的理解和辨識,以及是否還可以顯示「語言一般」和「語言特定」發展對聲調知覺的影響。
測驗分成三大區塊,1.在電腦上進行聲調區辨和詞彙學習的測驗,2.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甲式)(PPVT),3.托尼非語文智力測驗(TONI3)。
1.在開始測試前,施測者先調整電腦(喇叭)的音量,詢問克萊爾音量是否清楚或是太大聲,調整完畢後施測者便開始簡單的說明與實作範例,讓克萊爾能了解接下來的測驗模式。(A)聲調區辨的部分,電腦會撥放四次連續的音,例如ㄅㄚˋ ㄅㄧ, ㄅㄚˋ ㄅㄧ, ㄅㄚˋ ㄅㄧˇ ,ㄅㄚˋ ㄅㄧˇ,如果當中有不同的聲調,受測者就要回答”不一樣”,藉此判定受測者對聲調的區辨是否正確。(主要是運用聲母的變化或是聲調的差異來測試,如ㄅㄨ和ㄍㄨ,ㄅㄨ和ㄅㄨˊ,ㄍㄚ和ㄏㄚ‧‧‧等。)
(B)詞彙學習的部分,會在電腦螢幕上同時出現兩張圖,受測者聽完問題(單一個字),便要指出問題所問的圖是指哪一個? 例如:電腦螢幕跳出一張圖後,會播放”在哪裡? 果,請指給我看。在哪裡? 果,請指給我看。” 聽完問題後,受測者要指出所聽到的字所代表的那個圖。 (照片說明:圖案為 水果 和 火,聽到果,便要指出水果那邊的圖)
其他範例如 :駒(ㄐㄩ) 和 橘(ㄐㄩˊ),繃(ㄅㄥ)和燈(ㄉㄥ),溪(ㄒㄧ)和鞋(ㄒㄧㄝˊ),刀(ㄉㄠ)和島(ㄉㄠˇ),菇(ㄍㄨ)和鼓(ㄍㄨˇ),豬(ㄓㄨ)和 書(ㄕㄨ),鼠(ㄕㄨˇ)和虎(ㄏㄨˇ)‧‧‧‧‧。
2.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甲式)(PPVT):這是一套常見的測驗,克萊爾在雅文基金會和婦聯基金會都有做過此測驗,但會隨著年紀增加而難度增加,若有在基金會上課的小朋友,通常半年到一年會做一次PPVT。
3.托尼非語文智力測驗(TONI3):這個測驗的特點在於不受語言及文字的影響,以非語文之抽象圖形為題型,要求受測者完成一系列問題解決程序;受測者必須自題目中找出規則,再選擇適當的選項填答在答案紙上。
【小小收穫】克萊爾完成以上三大測驗大約花費一個小時,這個年紀的克萊爾(6Y11M)配合度還不錯,所以整個流程算是順暢,也在預定時間內完成測驗。透過這樣的測驗讓我們更能了解目前克萊爾的程度(詞彙和聲調區辨)到哪邊?還有哪些音是聽得較不好的?接下來,可以再針對較弱的的地方加強,希望克萊爾能 在聽&說方面 越來越好喔!~
[花絮]有一題我覺得好難,連我也聽不出是哪一個答案….你們能選得出來嗎?
題目的設計是要考ㄙㄡˇ ,因此選了[叟]這個字,題目的圖片是一個人在走的符號和一個老人,如果是我,我也只能用刪去法。測驗結束後,一問才知道那個老人代表的意思是”童叟無欺”中的叟(ㄙㄡˇ )….您選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