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克萊爾小時候要對他做語言輸入時讓我很困擾,常常會詞窮不知道該要怎麼做語言輸入?例如”狗狗” ,大約就只會跟她說”那裏有一隻狗狗,他會汪汪,也會搖尾巴,喜歡吃骨頭”,對於能擴展的詞彙有限,想破頭也想不出來還可以跟她說甚麼?每天都在絞盡腦汁努力的!加上克萊爾一直到開人工電子耳之前(1Y11M),一直都沒有口語表現,也不曉得她能理解到多少?有時候講半天,她總用她那雙圓滾滾的大眼睛看著我,似乎是在跟我說,”媽媽,你在說甚麼?”(暈…….)
後來,透過每個星期到雅文基金會上課,我們慢慢累積老師所教的技巧,加上克萊爾在開完人工電子耳後聽得更好了,也就漸漸有口語出現。尤其是在開頻約莫快一個月,克萊爾開口叫媽媽,真的讓我開心到要飛起來了!

 

最近去上了一堂「0-3歲兒童語言發展」的研習課程,講師 黃佳貞 語言治療師的講義裡提供了一個蠻好的方法(圖示),個人覺得非常實用,在此跟大家分享。

這個方法叫做【聚焦刺激法(focused stimulation)】:是透過給予幼兒很多聽的機會,聽目標語言的例子,但不強迫幼兒要講對。

聚焦刺激法包含了八大面向,名稱、形容詞、動作、感覺、位置、社交用語、擁有者、問句。對於一項物品(名稱),利用這八大面向一一對小孩做語言輸入,無形間她就聽了這個物品名稱8次。如此不但可以增加她對該物品的印象,也可以透過不同的句子讓她更了解這個物品。

 

聚焦刺激法 ( 克萊爾聽聽家族繪圖 )

『蘋果』為例子:

( 克萊爾聽聽家族繪圖 )

 

  1. 名稱:這是一個蘋果
  2. 形容詞:這是一顆紅紅的/圓圓的蘋果
  3. 動作:我來削/切蘋果給你吃
  4. 感覺:好好吃的蘋果,吃起來卡滋(脆脆的)/酸酸甜甜的蘋果
  5. 位置:冰箱裡有蘋果/桌上有一顆蘋果
  6. 社交用語:請幫我拿一顆蘋果,謝謝
  7. 擁有者:這是媽媽買的蘋果
  8. 問句:這是誰買的蘋果?這是誰要吃的蘋果?

 

透過這個方法【聚焦刺激法】,在做語言輸入時就有了更多語詞擴展的方向,個人覺得這個方法很適合用在小孩配戴輔具(確認能聽得到,聽得清楚)後,還沒有口語前,需大量語言輸入的階段。你們覺得如何呢?與大家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