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shutterstock)
上星期在林口長庚電子耳家族看到Dr. Wu 團隊發文,提供幾張電子耳常見問題的問題集。
但由於圖片畫質不清晰,而Dr. Wu有提到有興趣,可以寫信請他提供清楚的檔案。
Luke發文詢問Dr. Wu,而Dr. Wu 回覆如下:
這資料是我請科林公司人員 就他們產品與其他家的差異
做出一個摘要 我覺得還算公允 提供給家長參考
也有詢問 Dr. Wu 可否分享給其他家長,Dr. Wu 回覆OK!
Luke 看完此文件,由於長庚醫院長期跟澳洲CI合作,配合也久,而此份文件也是林口長庚家長比較常問的問題,Dr. Wu請科林公司整理的,所以此份文件對瑞士機 (AB) 與奧地利機 (Mel)提到不多。
但目前世界三大電子耳品牌,每個都有其特色。澳洲機是電極數比較多的 (22電極)。AB是防水機,真的可以下水。Mel的Rondo處理器,是目前不用分麥克風接收端與處理器端的電子耳
底下是Dr. Wu 分享的資料!
—————————————————————————————————————————————–
門診常見問題:
-
為何長庚只選擇一家廠牌
答:
- 由於電子耳是一輩子的事,長庚早期即在嚴格的評估之下,選擇由澳洲政府與學術機構所成立的國家企業”Cochlear”合作,目的是讓病患植入後,無需因經營服務上的中斷,或面臨售後服務更換的風險。
- 不似其他單位,由於長庚電子耳服務是基於幫助重度及極重度的朋友,能盡速重返社會主流,因此,直接且極具先見的與製造商合作,並透過當地代理商來提供最直接的售後服務。如此不但可以執行的更專精,也會有穩定服務的保障。
- 澳洲Cochlear科利耳公司目前是追蹤最久,植入體穩定度相對應的較高,也不斷的研發。且在最少的傷害情況下,擁有最佳的聽力保留能力的植入體產品,且在聲音處理器上,也是最早提供自動化程式及雙麥克風的設計,近期產品更優化,俱真正自動化的能力,讓環境的偵測、適應程式間的切換、基本開、關機,及FM調頻啟動的切換等,都很人性化的加入了自動化功能,這與本院所長期追蹤術後15年以上的,確保長期成效佳的目的是一致的。
讓植入後,不單單是能”聽的到“、”聽得出差異“、”聽的懂“、與”與人溝通“可以在一系列的服務安排下得到一定合理的成效。
- 由於電子耳是一輩子的事,長庚早期即在嚴格的評估之下,選擇由澳洲政府與學術機構所成立的國家企業”Cochlear”合作,目的是讓病患植入後,無需因經營服務上的中斷,或面臨售後服務更換的風險。
-
目前的植入產品有何選擇
植入體是電子耳廠牌選擇的主要關鍵,因為沒有人希望每4~5年再開刀更換植入體。因此植入體的長期穩定度一直是本院追蹤之重點。本院提供實際植入耳蝸的電極數為22個半環的實體電極,型號則會依據術前檢查,來評估合適的植入體,目前本院引進的主要有:
- CI422:最細的電極,採用軟尖端的設計,直徑僅0.3mm,可以減少植入時對耳蝸的傷害來保留殘存聽力,基座直徑僅為0.6mm的支撐設計,讓手術植入的穩定度高,整體植入的體積也是最小,以避免植入時過多的內淋巴液釋出。
- CI24RE: 穩定度極佳的預彎電極,植入後可以包住蝸軸神經,讓電極放電刺激更為直接,也可減少電量的消耗而的到最佳聽能品質。
- 其他特殊耳蝸如單一空腔型,則所需植入體的型號為ST直電極,於完成術前評估後,由醫院向製造廠特案提出申請。
-
由於其他廠商在植入體刺激速度上的描述有許多不妥的宣傳,就醫學角度來說較為不合適,因為神經元接受電位的刺激後,將訊號傳遞後、回復到刺激前原本電位平衡狀態,這是需要反應時間的,因此過快的電刺激對於回復原本電位平衡的神經元來說,是無意義的。而且電流於體內的流動方向是擴散的,且會依循最低電阻的路徑,並無法由電極放電處控制它的方向,來分別刺激單一神經元,因此過度渲染電極間的虛擬刺激頻道,實屬商業行銷,特此說明。
- CI422:最細的電極,採用軟尖端的設計,直徑僅0.3mm,可以減少植入時對耳蝸的傷害來保留殘存聽力,基座直徑僅為0.6mm的支撐設計,讓手術植入的穩定度高,整體植入的體積也是最小,以避免植入時過多的內淋巴液釋出。
-
聲音處理器的選擇為何?
功能訴求 |
本院提供品牌 |
A廠牌( 已歸屬於S集團) |
M廠牌 |
備註 |
防水功能 |
需另購耳掛型防水套及防水線圈。仍保留耳掛型雙麥克風收音功能,不減游泳時的聽能品質。 | 需另購防水盒及防水線圈,使用後聲音來源為線圈上的AquaMic(單一麥克風)。 | 無此類配件銷售 | 使用防水套件仍須注意裝配前的檢查,使用過後必須加強聲音處理器的除溼。 減少使用三溫暖設備,因為已隔離水氣對主機的傷害,但是溫度過高對於機器的運作會有所影響 |
接電話功能 |
用戶僅需將話筒略為提高一點,即可收音對話,並維持對周圍環境音的偵測。 適合單側植入的病患的使用模式。 |
有單一耳道式麥克風設計(T-Mic),但是接電話時,是無法對於周邊環境聲音有明顯的辨識。 | 如果使用單一整合主機及線圈型號為Roundo時,接電話時則須將話筒放置於耳後吸附線圈處,方可接收。 | 這設計不適合孩童用戶,因為孩童用戶常常需要搭配支撐型耳模,來固定耳掛式電子耳,同時也減輕佩戴負擔及確保主機。 |
無線音源輸入 |
可以選配專屬不須頸掛線圈的轉換器使用,輕鬆連接具有藍芽功能的個人設備來輸入音源 | 可以選購Phonak頸掛線圈匹配具有藍芽功能的個人設備來輸入音源 | 無此類配件銷售 | 使用這類的無線傳輸選配產品,須注意會造成一定程度的主機耗電量。 |
最新機種自動化程度 | 自動開機、關機 自動環境偵測 自動切換環境程式 自動切換調頻系統 自動音量調整 自動敏感度調整 |
Autosound設計是自動調整收聽的音量設計; Wide IDR |
ASM包含自動音調整(AGC),輸入動態範圍IDR,自動音量調整auto-volume control | 自動化程度越高 可以確認在每天不同的情境環境下,都可以獲得良好的語言聲音。 |
科技領先程度 | 最早具備 :雙方向性麥克風設計,自動環境情境程式,導入防水套及防水配件,真正自動化功能,無線配件匹配 |
由澳洲政府與學術單位穩定長期投入研發,運用最新科技於人工電子耳產品,可以陸續支援同廠牌內部植入體。 |